close

497b31719f237.jpg 

>>《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》台灣版海報,但我不是很愛這設計風格。雖然是呈現很多元素,但整個視覺設計感覺太亂,反而表達不出真正的重點。

很久很久以前就耳聞《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》是一部好電影,但隨著我列的電影及閱讀清單愈來愈長,長到可能要用關鍵字搜尋才找的到目標,所以不知啥時可以輪到它。

或許是上天聽到我內心的呼喚,前不久在坐阿囉哈客運時,剛好看到有這部,心想真是Lucky,當然是迫不及待的看了。

497b3175c1dc4.jpg

>>這是日本版的海報,我比較愛這版本,感覺有把真正的主題點出來。

談到《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》,這又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成的電影,出自青木新門的自傳《納棺夫日記》。之所以會被搬上大螢幕,是本木雅弘在偶然間看到這本書時深深著迷,便央求作者同意讓它被拍成電影,最後他如願了,心愛的著作被拍成電影,當然不能輕而易舉放過,於是本木雅弘成了這齣戲的男主角。

看完《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》,可以發現這部電影圍繞著兩個主題:死別與接受。

男主角小林大悟(本木雅弘飾)原本是大提琴手,在樂團解散後回到家鄉,無意中找到禮儀師的工作,簡單來說就是在入斂前美化大體。小林大悟從剛開始無法接受這份工作,到後來轉而樂在其中,這心境的轉折可說十分微妙。我想那是因為他體認了這份工作的真諦--只為讓死者在往生的路上有著最美麗的容顏,讓死者有尊嚴的上路。小林大悟演的非常的入戲,在幫大體美化時每一個動作都非常的唯美,這就是專業所在吧。

在這期間他面臨妻子的不諒解態度,內心的掙扎可想而知。我覺得只要是人都希望被他人瞭解並且接受,尤其是在乎的人。如果無法得到在乎的人的認同,並與自己的理念衝突時,該選擇退讓還是堅持自我?我想這是一件很難的課題。小林大悟的選擇是:忠實自我。

在電影中有一幕,小林大悟在河邊把一塊石頭交給妻子,他說古時候的人因為沒有文字,當要傳達自己的心意給他人時,只能透過石頭的傳遞,以石頭上的紋路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體現在小林大悟身上,關於接受這個課題,有兩景是經典:

當小林大悟聽到妻子對著外人說:「我先生是禮儀師。」時。當下,他知道妻子已經能接受他是禮儀師這個身份了。

另外,小林大悟在幫父親入斂時,溫柔的動作中一邊掉淚的畫面,在在令人動容。在那時,可以感受到,小林大悟已真正放下對父親的成見,接受了他的父親,雖然他父親那時已往生。

我很喜歡裡面的某一段話,一位火葬場的管理員表示他在焚化之前,會向死者說著:「路上小心,總會再見的。」他說:「我作為看門人,在這裡送走了很多人。正如門一樣,死去並不是結束,而是穿越,走向下一程。」這段話也是我對死亡這件事的看法。

normal_496c54bff23ff.jpg 

>>小林大悟初次看到大體時,對他來說是一個震撼教育。

normal_496c54c6061c0.jpg 

>>一開始小林大悟只能木枘在一旁觀看動作。

normal_496c549c87e24.jpg

>>專業的禮儀師在美化大體時,每一個動作都非常的唯美。

normal_496c54a02f8cd.jpg 

>>能讓人瞭解自己並接受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

@@小白鯨不負責影評:★★★★★。

@@延伸閱讀:

中文官方部落格

送行者~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-- @movies開眼電影

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- 維基百科

日本官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g07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