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《頭號公敵》,電影院散場的當下,我心中直想吶喊:為什麼?為什麼?為什麼?
出乎意料,我去看《頭號公敵》剛好是上映的第一天,選看這部電影的人超多,七點半到戲院買票,一直到十點半以後的場次才有第四排以後的位置,而且還是邊排。我發現,以後看動作片還是坐後面點好,坐太前面,壓迫感實在太重,會很不舒服。
頭號公敵(Public Enemies)是改編自美國1930年代聞名的銀行大盜約翰狄林杰的真實故事,由強尼戴普(Johnny Depp)飾演,是一部警匪對峙的故事。聯邦調查局幹員梅爾文普維斯(克利斯汀貝爾飾演)被局長胡佛委以重任,務必抓到約翰這條大魚,目的為調查局看似戰功彪炳的功績再添一筆。
>>約翰和夥伴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搶劫銀行。
>>FBI局長胡佛被國會質疑能力。
>>FBI局長胡佛對梅爾文委以重任,務必抓到約翰。
約翰在未遇到女主角比莉(瑪莉詠柯蒂亞飾演)之前,秉持即時行樂的態度,對自己有組織迅速的搶技自信滿滿,也對警方的很遜捕捉行動嗤之以鼻。
>>約翰對女主角比莉一見鍾情。
>>約翰在被送往看守所的途中,受到民眾英雄式的歡迎。
>>兩大男主角對話的場景,即使入獄,約翰仍氣勢逼人。
>>看,此時的表情還很有自信唷。
在一次次捕捉失敗後,警方狗急跳牆,捕捉行動愈來愈積進與不擇手段。隨著周遭的戰友一個個的死去,而心愛的女人因他被捕啷噹入獄,約翰己覺得了無生趣,自動跳入警方佈局的陷阱,在大街上被槍殺而亡。
>>這時候,約翰大部分的戰友已掛去了,有點窮途末路,只好亂搶了,還傷及無辜。
>>這時候已經有點喪失信心了。
我不懂的是,為啥約翰不反擊呢?活著,不就有希望嗎?況且,他心愛的女人也還沒死,他還是可以耐心點等她出獄呀。
臨死之前,他託一位探員向比莉轉達臨別之語:再見了,黑鳥。原來這首歌,是約翰和比莉結識時共舞的一首曲子,是約翰對比莉的暱稱。我想,約翰在講這句話時,是帶著萬念俱灰的心情吐出的言語。不知是否是因為我太感性了,這是從頭到尾我最有fu的一幕。
>>警方佈局要抓約翰及比莉。
>>警方只抓走了比莉,而未發現在一旁等候的約翰。
>>心愛的女人被抓走後,約翰心力交瘁的離開現場。
在此之前,有點諷刺的一幕,湊巧的是,大卡們都為佈局抓約翰出門去了,約翰踏入警局遛達,如入無人之地,發現了佈局抓他的藍圖,還跟現場的警員對談,而警員們卻渾然未覺。
還有一幕很吊詭的是,當親眼看到心愛的女人被抓去,我以為依約翰衝動的個性,會不顧一切的衝上前呢,結果只是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女人被抓走,臉上露出的是無奈又無力的表情。真的是不能嗎?我不懂。
《頭號公敵》可以說是動作片,有不少的槍戰,也可以說是愛情片,有大哥心愛的女人一角,然若以警匪對峙片來說,我覺得這部的劇情張力不夠,反倒是由湯姆漢克及狄卡皮歐演的神鬼交鋒(Catch Me If You Can)這部片較對我的味。
>>劇中有不少槍戰畫面。
在戲院裡,《頭號公敵》播映的當下,觀眾的反應度不錯,會隨著劇情較輕鬆詼諧處笑了出來。但請原諒我,我實在感覺不出來笑點在哪。
老實說,我看《頭號公敵》,是衝著強尼戴普去的。除了因為他精湛的演技外,當然帥帥的外表也為他加分不少。
我從《龍虎少年隊》(21 Jump Street,1988年)電視影集中,就對強尼戴普的演出就印象很深刻。在電影《剪刀手愛德華》(Edward Scissorhands,1990年)後,就為他的演技心折,他的許多部電影,包括《這個男人有點色》(Don Juan DeMarco,1995年)、《斷頭谷》(Sleepy Hollow,1999年)、《濃情巧克力》(Chocolate,2000年)、《開膛手》(From Hell,2001年)、《祕窗》(Secret Window,2004年)、《神鬼奇航系列》(Pirates of the Caribbean,2003年、2006年、2007年)都是我的愛。
強尼戴普在《頭號公敵》的演技的確是無懈可擊,但我看完後,覺得他實在不太適合演太過英雄主義的電影。我想說,這種角色以後還是交給別人演吧,強尼你還是去演些另類的角色,我較愛呢。
>>強尼戴普是我很愛的一個演員,愛的是他精湛的演技,當然帥帥的外表也為他加分不少。
@@小白鯨不負責評分:★★★(不如我預期好看,有點小失望。)
@@延伸閱讀:
頭號公敵Public Enemies -- @movies開眼電影
頭號公敵(Public Enemies) - Yahoo!奇摩電影